第四十二章 十年恐怖(3/4)

作品:《十宗罪

为半径展开搜索,然而在外围没有发现一丝可疑物证。警方将抛弃尸块的垃圾桶运回指挥部,把里面的物体全部提取,几十人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进行了细致的排查,除了装有尸块的包装袋之外,警方没有获取其他游泳信息。

调查走访组广泛征集目击者,初步认为凶手可能骑着电动自行车抛尸,这点和12年前的119碎尸案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2年前,警方认为凶手是骑着自行车抛尸!

大案指挥部成立了实验室。

现场勘验、物证分析、痕迹鉴定,三个小组联合成立实验室,配备有最新科技仪器,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显微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多波段光源检测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法医图像分析仪、dna扩增仪、dna测序仪、语言识别工作站、文件检验仪等,以及其他实验室设备。

梁教授要求鉴定专家从包装尸块的提包和塑料袋上做最细致入微的检查,力图提取残留的血、精液、唾液、痰液、毛发、指甲、污渍、油渍、皮屑或者其他人体组织。

这名死者的人头也被煮过,面目难辨,经过dna鉴定死者为男性,年龄约四十岁。

两起碎尸案有了很大的区别,12年前的119碎尸案死者为女性,20岁;12年后的911碎尸案死者为男性,40岁。

案情变得复杂起来,特案组分析讨论,包斩在会议上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名四十岁的中年人也许就是119碎尸案的凶手,被人以同样的方式杀害,还有一种可能,此人是知情者或目击者,被119碎尸案凶手杀人灭口!

这两个假设的问题使人感到毛骨悚然!

凶手在多年后杀死知情者?

知情者在多年后杀死凶手?

哪一种可能更接近事实真相呢?

苏眉利用电脑技术寻找到在网络上发帖的几名网友。黑弥撒在鼓楼区分局接受了警方的询问,他称自己是法学出身,曾在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过,现在在一家银行任职。网名叫黑弥撒,是因为喜欢一张重金属音乐专辑,因此命名。

梁教授:1996年,你才14岁,还在上初中,从这一点上可以排除你作案的嫌疑。

鼓楼区分局长:你对十几年前的案子为什么那么关注,怎么想起在网上发帖推测凶手?

黑弥撒说:我对这起案件的关注是2006年,就是在网络上看到了关于此案的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十宗罪》 最新章节第四十二章 十年恐怖,网址:https://www.xbqg23.com/181/181796/52_3.html